今天下午參加了女兒學校的<無所不在的食品添加物>講座,主講人是輔仁大學餐旅系的文長安教授。
會想去參加,其一,當然是希望能替孩子們選擇健康的飲食(最近的''胖達人事件''等飲食安全問題,讓人搞不清楚到底什麼東西才可以吃啦!),
其二,我想是''編輯症''發作,只要感覺有''點''的議題,就會想要深入去了解~。
而這趟,確實有收穫,雖然不知道能影響自己及身邊的人多久,或改善多少,但起碼又開始驅使自己要朝著''健康多一點''的方向邁進~~
以下是今天的重點整理
1.一個人一天可以吃150種食品添加物(身體正常情況下),身體如果不健康,吃的量就要降低,癌症的話則一個都不能吃。
而身體是否正常呢?文長安教授提供了一個很有趣的衡量標準,爬到學校圍牆上,如果你敢往下跳,那麼你的身體就屬於正常。
2.每樣食品的食品添加物都不是只有一點點,而是有一籮筐,沒錯!是一籮筐!!
比方說肯德基炸雞就有15種添加物,無骨雞排有70種添加物,生日蛋糕有30~50種添加物!
3.文長安教授:如果我是教育部部長,我會下令學校周邊200公尺內不准設立飲料店!果糖絕對不是好糖!!
生病送醫院,醫院會給你打葡萄糖還是果糖?當然不會是果糖,因為它不是我們身體需要的糖!
4.薑絲大腸,臭豆腐的泡菜(速成法製成的泡菜),絕對不能吃!
澱粉+酸,就不會硬也不會壞,前面兩樣常見佳餚,就是加了強酸添加物的代表食!
5.真假蜂蜜判別法:
a.拿一張擦手紙,把蜂蜜放在上面,真的很堅硬,不易垮掉;假的會垮掉,出現水暈。
b.將蜂蜜加進水裡,真的拿筷子攪拌不易散;假的溶很快。
c.蜂蜜放進冰箱冷藏,真的隔天就會變硬。
PS.蜂蜜烤過會變硬,所以蜂蜜蛋糕不會是軟綿綿~
6.好麵包or壞麵包判別法:
a.擺一個禮拜也不會變硬的麵包有問題!
b.香噴噴的麵包不要買!
然而,事實是,95%的麵包店的麵包擺一周都不會變硬!--->所以要努力去找出那5%!
7.紅豆餅烤出來,麵粉皮有一個洞一個洞,紅豆餡裡面會有紅豆皮,這才是比較真實的紅豆餅!
8.大量繁殖大量撈捕的淡水蝦,為避免死掉發臭,''各種添加物''很好用。因此,只有鬚鬚會動的蝦不能買,身體也會動的才是真的活的。
9.以3kg裝的油來看,100多元的,是基因改造的油;200多元的,是溶劑萃取出來的油;300多以上的油會比較好。
10.所有QQ的東西聽起來都不能吃了,我超愛的粉圓不用說,麵條,尤其是義大利麵!都不能常吃(心碎...)
11.目前政府規定可使用的農藥有336種,其中有252種是政府有能力檢驗的,其餘84種則無法檢驗!''聰明''的廠商當然會選用那84種!
12.吳寶春麵包不能吃!(大驚!!!)你注意過吳寶春從不碰麵粉不做麵包嗎?因為他對麵粉過敏!因為吃了太多這些''食物'',結果反而過敏!
還有好多被我遺漏的重點,因為只憑著記憶及快速的筆記,不太確定的部分也就沒有整理出來,以上若有不正確的地方也歡迎校正喔。
文長安教授以幽默的方式表達出嚴肅的議題,整個過程雖不時跟著大笑,卻也同時讓人心頭沉澱澱,
當業者不能自律,政府又無法把關時,消費者是否有足夠的危機意識及食品安全知識,幫自己幫家人篩選健康的食物?